Share

柏林主教座堂(Berliner Dom)是德國柏林的一座基督教路德宗教堂,位於市區中部博物館島的東端。曾是德意志帝國霍亨索倫王朝的宮廷教堂。

柏林主教座堂建於1895年至1905年。早在1465年,柏林主教座堂的現址附近已經有一座教堂,當時是霍亨索倫王家宮殿的一部分。

1747年在柏林主教座堂現在的位置上,約翰·鮑曼(Johann Boumann)設計建造了一座巴洛克式風格的主教座堂做為普魯士王室的宮廷教堂。

1822年被卡爾·弗里德里希·申克爾(Karl Friedrich Schinkel)改造成古典主義風格。

1894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下令拆毀這座教堂,並由尤利烏斯·拉什多夫(Julius Raschdorff)重新設計建造了帶有文藝復興式風格的柏林主教座堂,

作為基督教新教的主教座堂與羅馬的聖伯多祿大殿相抗衡。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柏林主教座堂遭到嚴重破壞。戰後人們搭起臨時的棚子來保護主教座堂。

修復工作從1975年開始。1993年教堂重新開放。重建後教堂原先的很多設計和裝飾被簡化了。

博物館島(德語:Museumsinsel)位於德國柏林市中心,施普雷島(Spreeinsel)的北端。柏林所有博物館都由此發展而來,也是柏林的旅遊重點。

1999年,因建築與文化的結合,博物館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帕加馬博物館於1930年建成,是博物館島上最年輕的建築,展出的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的雕塑,

6000年悠久的中東歷史、藝術和文化(中東博物館),8世紀至19世紀的伊斯蘭藝術(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帕加馬博物館以它雄偉的帕加馬的帕加馬祭壇、米利都的市場大門、和巴比倫的遊行大街、伊什塔爾城門等考古復原物而聞名世界。

柏林新博物館建於1843年至1859年,在二戰的轟炸中受損嚴重成為一片廢墟,目前正在按照規劃重建,2009年重新開放後作為埃及博物館和莎草紙展覽,

展品包括著名的古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妻子奈費爾提蒂的半身像,以及阿蒙霍特普四世時期的其他藝術品。

此外新博物館也展出史前史、古代史和石器時代等的出土文物。

舊國家藝術畫廊建於1867年至1876年,最初旨在建造一座「科學家的殿堂」,現在收藏著19世紀的雕塑和繪畫作品,

從德國浪漫主義到法國印象畫派,一直到到羅馬拿撒勒畫派(Nazarene)的濕壁畫,還有腓特烈·威廉四世的騎馬銅像。

柏林的電視塔是柏林的地標,也是昔日東德向世人炫耀的主要建築。其高雅的建築造型十分的吸引人,高達356公尺的電視塔,可搭乘高速電梯至塔頂的旋轉餐廳用餐。

觀看更多德國及奧地利自助行照片

德國自助行-柏林-柏林大教堂-博物館島-舊國家藝術畫廊-電視塔

德國自助行-柏林車站-德國國會-布蘭登堡門

德國自助行-慕尼黑-BMW總部

奧地利自助行-哈爾施塔特Hallstatt-鹽礦山

德國自助行-貝希特斯加登-國王湖

德國自助行-慕尼黑-林德霍夫堡-Linderhof

德國自助行-慕尼黑-新天鵝堡

德國自助行-慕尼黑-寧芬堡

德國自助行-DB Lounge Frankfurt AirPort